檔案工作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應發揮重要作用
國家主席習近平在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,奏響了全球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這一偉大事業的序曲,昭示著“一帶一路”在新的起點上開啟了新征程。那么,針對這一偉大事業,檔案工作應該扮演什么角色、起到什么作用呢?筆者以為,檔案應該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。
一是佐證考證作用?!耙粠б宦贰焙螘r開始,經過哪里,效果怎樣?諸多問題,時過境遷,用什么去證明,拿什么來考證?空口無憑難服人,而文獻資料、文物古跡最有說服力,這正是檔案的用武之地,文明的傳承絕大多數靠的就是這些紙質檔案和實物檔案。比如,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到的“鑿空之旅”,就出自《史記》;而“使者相望于道”“商旅不絕于途”則出自《明史·列傳七十二》和《周易·復》。諸如此類,需要我們在浩瀚的典籍中去查證、去發掘、去考究,讓歷史說話,用檔案傳承。
二是資政參考作用。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指出,古絲綢之路積淀了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,并提出要把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成和平之路、繁榮之路、開放之路、創新之路、文明之路。那么,絲路精神是怎么形成的,內涵是什么?尤其是對我們推進建設和平之路、繁榮之路、開放之路、創新之路、文明之路有何借鑒,有什么指導意義等。這些問題、這些工作誰來做,怎么做,正是檔案工作應該承擔,也能夠承擔的,我們必須發揮好檔案的資政參考作用,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保駕護航。
三是記錄留史作用。眾所周知,鄭和下西洋,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,無論在當時還是對于后世,都是重大的歷史事件,史書中本應有較多記載,也應存有很多檔案史料。然而,據專家考證,《明實錄》《明史》中的相關記載卻很少,被保留下來的原始材料更是鳳毛麟角,實在令人遺憾。且不論沒有保留下來原始材料的原因,假若現存有當時的航海記錄之類的檔案史料,那么,鄭和下西洋之壯舉所產生的效應一定比現在大得多?!耙粠б宦贰苯ㄔO是跨越時空、承接古今、連接中外的大事,它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,被譽為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構想、一條和平發展的共贏之路、一項腳踏實地的偉大事業,具有深遠的意義。對于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重任,作為檔案人,務必要做好存憑留史工作,替未來著想;記載傳承是檔案人的天職,否則就是失職。
檔案工作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,檔案人究竟應該如何更好地融入助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呢?首先,不當局外人。要把自己當成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主人,弄清職責,主動融入,找準定位,了解其主旨、明白其方向、把握其路徑,哪里需要就去哪里、哪里適合就去哪里,盡己所能,為之分憂,能辦展覽就辦個展覽助推,哪怕提供相關咨詢服務也是在助力。其次,不當旁觀者。有的人認為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大多與經濟建設掛鉤,和檔案部門沒啥關系,于是,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,完全把自己置身其外,殊不知自己正沐浴在“一帶一路”發展帶來的實惠中。第三,要主動融入。對待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檔案人要看清主流,順應大勢,把自己擺進來、融進去,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——人類文明的新境界、全球發展的新活力、文化建設的新沃土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。
原載于《中國檔案報》2017年6月29日 總第3085期 第三版
作者:楊寶章
- 上一篇:北京進入“軟博會”時間,東軟慧鼎與東軟檔案集體亮相 2017/7/12
- 下一篇:工程檔案——關于城市記憶的無字真言 2017/6/28